研究方向

Zhang, E.H
Zhang, E.H
Published on 2024-12-13 / 90 Visits

中国地质大学前寒武大陆演化课题组(CPG)聚焦地壳演化、超大陆重建和地球宜居性演变的研究,针对前寒武纪沉积-岩浆事件,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探索大陆地壳演化和盆山耦合及超大陆旋回等科学问题。

1. 沉积盆地的重要性

沉积盆地不仅是记录地质历史的“档案馆”,也是研究地球动力学、板块构造以及其他地球科学前沿问题的关键窗口。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通常伴随着构造活动、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它们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理想对象。

1.1 源区岩石信息的综合解读

沉积物携带了其源区岩石的多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 矿物组成: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独特的矿物组合,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矿物成分,可以追溯到特定的源岩类型。

- 化学成分:沉积物的化学特征反映了源区岩石的化学性质,同时也能提供关于风化过程的信息。

- 同位素特征:稳定同位素(如氧、碳)和放射性同位素(如锶、钕)能够揭示沉积物的年龄、来源及其经历过的地质事件。

- 碎屑化石:这些可以提供有关沉积环境的线索,并有助于确定沉积物的相对年代。

1.2 构造属性与盆山耦合过程

沉积盆地与其周围的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造山带附近形成的前陆盆地和伸展环境下形成的裂谷盆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

- 前陆盆地:随着山脉隆升,大量的碎屑物质被搬运至盆地中沉积下来,形成了厚层的碎屑沉积序列。这些沉积记录可以反映山脉的生长速度、气候条件以及沉积系统响应的变化。

- 裂谷盆地:它们通常与大陆内部或边缘的地壳拉张相关联,记录了从挤压到拉伸转换过程中发生的构造事件,如断层活动、火山作用等。

1.3 前寒武纪沉积盆地的独特价值

对于经历了强烈后期改造的前寒武纪地质事件而言,沉积盆地提供了比其他任何地质记录更为全面和直接的信息。尽管前寒武纪的岩石经过了复杂的变质和变形,但某些沉积盆地由于特殊的地质位置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其中的沉积物记录了早期地球岩石圈的组成及演化规律,为了解早期地球的化学分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超大陆重建的应用

对比不同大陆上同一时期沉积岩的沉积序列、物源特征和沉积构造背景,不仅可以恢复各大陆的相对古地理位置,而且有助于验证超大陆周期理论。具体来说包括:

- 沉积相分析:通过对沉积岩层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和沉积相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当时的沉积环境和水体条件。

- 古地理重建:利用沉积岩中的古流向数据、冰川沉积特征以及火山灰层等地质标志,可以重建古代大陆的位置关系和海洋分布。

- 超大陆假说的支持:通过比较不同大陆上的相似沉积岩层,可以支持或质疑现有的超大陆模型,如哥伦比亚(Columbia)、罗迪尼亚(Rodinia)、冈瓦纳(Gondwana)和潘基亚(Pangea)等。

总之,沉积盆地的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地球表面地质历史的理解,也为探索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重建古代地理格局变迁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沉积盆地作为连接地球表层与深部的重要纽带,持续地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omment